今天看啥  ›  专栏  ›  历史与秩序

罗新:墨山国之路

历史与秩序  · 公众号  · 地理 历史  · 2025-02-16 20: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西汉至魏晋时期西域山国(墨山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焉耆、尉犁、危须等国的关系,以及山国作为沟通罗布洼地与吐鲁番盆地间的重要纽带的作用。文章通过详细考证,明确了山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并探讨了山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西域交通的影响,特别是其在两汉魏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交流中的位置。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山国与周边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以及山国因地理环境和政治关系而发生的变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山国(墨山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变迁

文章详细考证了山国(墨山国)的地理位置,并探讨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西域交通的影响。山国位于库鲁克塔格西部,是沟通罗布洼地与吐鲁番盆地的重要纽带。文章指出,山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西域交通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两汉魏晋时期。

关键观点2: 山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文章探讨了山国与焉耆、尉犁、危须等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山国作为连接罗布洼地与吐鲁番盆地的关键节点,与这些国家有着密切的互动。文章还讨论了山国在不同政治形势下的归属问题,如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的政治变动对山国的影响。

关键观点3: 山国在西域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强调了山国在西域交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两汉魏晋时期。山国不仅是政治和军事上的联络点,也是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文章通过对山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山国在西域交通网络中的核心地位。

关键观点4: 山国与周边国家政治、经济联系的变化

文章讨论了山国与周边国家政治、经济联系的变化,特别是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的政治变动对山国的影响。这些变化反映了山国在地区政治格局中的位置变化,以及其对西域交通网络的影响。


文章预览

《汉书·西域传》“山国”条:    山国,王去长安七千一百七十里,户四百五十,口五千,胜兵千人。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西至危须二百六十里,东南与鄯善、且末接。山出铁,民山居,寄田籴谷于焉耆、危须。    这一段话里可能有脱文,道里数也颇多疑问[1]。山国,亦作墨山国[2]。《水经注》卷二河水注:“河水又东,迳墨山国南,治墨山城,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杨守敬引赵一清和董祐诚之说,以郦书驳正《汉书》前引文之脱讹[3],可以信从。荀悦《汉纪》列西域三十六国,中有山国。其地在今新疆库鲁克塔格山间,介于焉耆盆地、吐鲁番盆地与罗布洼地之间。斯坦因等学者认为今尉犁县境内的辛格尔(Singer) 小绿洲,即是古墨山国之地[4]。      根据这些信息,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