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关于审计署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报道。报告重点关注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和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揭露了资金空转问题。报告指出,部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虚增空转,金融资源供给结构不够优化,存在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不足和风险资产虚假盘活等问题。对此,政府和金融机构正在采取措施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机制,防范相关问题的再次发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审计署发布《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重点关注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报告审计了12家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净资产收益率为0.78%到18.57%。同时还对4家重点金融机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
关键观点2: 报告揭露了资金空转问题。
有6家金融机构存在信贷投放虚增空转问题,其中5167亿元即贷即收。此外,审计署还指出金融资源供给结构不够优化,表现在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不足和风险资产虚假盘活等方面。
关键观点3: 政府和金融机构正在采取措施防范资金空转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金融机构正在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机制,采取措施防范相关问题的再次发生。专家建议加大透明度和市场淘汰机制,同时加强数据实时监测和权限设置。
文章预览
华夏时报 记者 李明会 北京报道 近日,审计署官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其中,《报告》对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重点审计了12家国有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共计60.43万亿元、负债总额47.48万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0.78%到18.57%。此外,审计署还审计了4家重点金融机构政策落实情况。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对比此前两年,审计署在新出炉的这份2023年“经济体检”《报告》中加大了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其中特别揭露了“资金空转”问题。 根据披露,有6家金融机构部分信贷投放虚增空转,其中5167亿元即贷即收,在考核前发放、考核后收回;还有的等额存贷,企业在贷款前存入等额存款或贷款后再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回银行。此外,亦有4家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