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梅斯医学
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
今天看啥  ›  专栏  ›  梅斯医学

反复发热、气喘,竟查出“隐藏了几十年的病”!医生:从小就埋下了祸根!

梅斯医学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4-28 07:5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肝豆状核变性(肝豆)是一种因铜转运ATP酶β基因突变导致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李先生因情绪反复无常、症状逐渐加重就医,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文章详细描述了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疾病概述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铜转运ATP酶β(ATP7B)基因突变引起。

关键观点2: 病例介绍

27岁的李先生因情绪反复无常、症状逐渐加重就医,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

关键观点3: 临床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肝脏、神经精神系统、眼部、溶血和其他表现。肝脏和神经系统病变为主要表现。

关键观点4: 诊断和治疗

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推荐按照诊断流程进行评分,治疗原则是尽早治疗、个体化治疗和终生治疗。治疗分为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


文章预览

27岁的李先生最近情绪反复无常,时而烦躁易怒,时而低落抑郁,还伴有乏力和手部轻微震颤。起初,他以为是工作压力大引发的抑郁症,便自行购买了保健品尝试改善情绪。几个月后,症状不仅未缓解,手部震颤逐渐加重,他不得不前往医院就诊。 神经科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李先生的母亲在50岁时曾被诊断为肝硬化。此外,体格检查中医生观察到李先生眼角有一圈金黄色的环状物——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进一步的血液和尿液检查提示铜代谢异常,结合肝脏磁共振影像,李先生被确诊为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HLD) ,又称 Wilson病(WD) ,是因铜转运ATP酶β( ATP7B)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为肝脏和神经系统病变,易漏诊、误诊。 WD可在任何年龄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