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一个乡村女教师李梅仙的职业生涯和她对教育的执着追求。李梅仙从一名民办教师开始,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学习,最终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并在退休后仍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文章还提到了李梅仙的学生陈娟失踪,以及她对农村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担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李梅仙的职业生涯
李梅仙从一名民办教师开始,通过持续学习和努力工作,最终成为公办教师,并在退休前致力于农村教育事业。
关键观点2: 对教育的执着追求
李梅仙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始终坚持,不断寻求进步和提高。
关键观点3: 学生陈娟的失踪
李梅仙的学生陈娟失踪,使她对农村教育和学生成长有了更深的思考,并始终关注陈娟的安危。
关键观点4: 对农村教育的思考
李梅仙对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洞察,包括教师资源、教学方法、学生创新思维等,她希望农村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改善。
关键观点5: 对教育的持续热爱
李梅仙表示,如果有下辈子,还愿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她对教育充满热爱,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对农村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文章预览
我安慰她已经干的很好了,她却说,不够,还远远不够。 配图 | 《 一个都不能少 》剧照 1978年,21岁的母亲通过了乡里组织的考试,成为一名村小民办教师。 自此之后的34年,她把自己都交给了农村教育。 母亲能当上教师,得益于她的高中学历。 13岁初中毕业后,母亲留在家里干农活,16岁那年,乡里下了通知,让村里推荐去乡高中上学的名单。初中毕业,不限人数,只要年龄不超过16岁,村里推荐就可以去上。村里知道母亲爱学习,就推荐了她去。姥娘听说后,很不满意,理由是大妗刚刚去世,留下三个孩子还小,没人照顾,让母亲帮忙照看,减轻点家里的负担。母亲噘着嘴说,“我一定要上。” 大舅知道母亲执拗,劝姥娘放母亲去,讲了一堆的道理。他说梅仙(母亲的名字)就不是干农活的命,让她去割猪草,拿本书坐在地头,一看就是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