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师兄在研究期间的成果和迷茫,以及作者通过认识一位老师,了解到感知力和表达力的概念,理解人与人之间理解差异的原因,并重新审视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文章还提到了突破成果往往由无数普通科研人积累而成,无法功成名就的人需要在日常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师兄的成就和迷茫
文章提到作者认识的师兄虽然发表了很多SCI文章并获得了许多奖项,但他自己感到很迷茫,不清楚这些成果的意义和对社会的贡献。
关键观点2: 感知力和表达力的概念
作者通过认识一位老师,了解到感知力和表达力的概念,并解释了这两个概念如何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刻画。
关键观点3: 突破性成果与感知力、表达力的关系
文章强调,人们可能因为自身的感知力和表达力问题,无法完全理解他人的研究,而这些研究可能成为他人突破性成果的灵感来源。
关键观点4: 科研人的价值与意义
文章指出,大部分突破性成果是由无数名不见经传的科研人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而普通的科研人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文章预览
我认识一个师兄。 他在读研期间发了十几篇SCI,拿过很多奖,可谓成果丰硕。 在旁观者看来,他是成功的。 但他说, 他觉得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这些成果有什么意义、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 我一度以为他是在跟我装逼,直到我也能一周水一篇SCI…… 迷茫的那段日子,我认识了一位老师,她告诉我两个概念: 感知力:对事物的感受、理解能力。 表达力:通过语言、文字等手段,对事物进行刻画、描述的能力。 直观来说, 现实世界是模拟的、连续的,而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是数字的、离散的,是对世界的一个采样 ,比如下图中,黑色曲线为实际信号(现实世界),红色圆点为对实际信号的采样(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感知)。 一个人的感知力越低,意味着对世界的采样率也越低,从而导致认知的失真 : 而 一个人的感知力越高,对世界的采样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