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临床指南
关注临床指南,关注最新医学指南,指南翻译,专家解读,了解最新医学动态。临床指南,医师身边的好帮手!
今天看啥  ›  专栏  ›  医脉通临床指南

脑血管病威胁大,这些危险因素要早期积极干预!

医脉通临床指南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2-25 18: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带来的社会负担,强调了早期积极干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超重肥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加强心房颤动筛查治疗,以及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高血压控制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需积极控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如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等。必要时需药物治疗。

关键观点2: 糖尿病管理

提倡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检测,血糖控制目标为HbA1c < 7%,空腹血糖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 < 10.0mmol/L。生活方式干预应贯穿糖尿病管理始终,包括健康膳食、规律进餐,适度运动等。必要时需药物治疗。

关键观点3: 血脂异常干预

倡导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脂检测,LDL-C水平是首要控制指标。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不理想时需药物干预。治疗后应定期随访,确保长期维持血脂达标。

关键观点4: 心房颤动筛查治疗

心房颤动可增加卒中风险,需加大筛查力度。推荐应用CHA2DS2-VASc评分及HAS-BLED评分,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及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基于评估结果进行抗凝等治疗。

关键观点5: 不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包括体重管理、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等方面。通过平衡膳食、总量控制、科学运动、良好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防止超重和肥胖发生。


文章预览

脑血管病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早期积极干预,是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核心,也是二级预防的重点,特别是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超重肥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干预。 1 高血压控制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首要任务。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 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 以下。 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