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版权创作领域的应用及其引发的版权争议和理论探讨。文章从国内外诉讼纠纷着眼,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版权性”议题,并尝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规则应对建议。文章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和国内外司法实践,讨论了“何种程度的人类创作干预可以让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获得作品保护”的法律问题,并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版权制度的底层冲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与版权争议
自2022年11月ChatGPT推出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崛起,并广泛应用于版权创作领域,同时引发了新的版权争议和理论探讨。
关键观点2: 国内外诉讼纠纷聚焦点
文章从国内外诉讼纠纷着眼,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版权性”议题,并尝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规则应对建议。
关键观点3: 技术迭变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迭变,赋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版权性”探讨以新的时代意义,推动版权制度的关注重点从下游传播领域向上游创作领域转变。
关键观点4: 制度坚守与破题关键
版权法需要回应创作技术带来的制度挑战,坚守只对自然人的创作贡献加以保护,同时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版权性的判断核心,即人工智能模型究竟是仅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对人类的创作构思加以“映射呈现”,还是已经“实质取代”了人类,独立实施文学、艺术、科学领域的创作性选择、表达和编排。
关键观点5: 保护路径探索
文章提出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保护路径,认为对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保护无需过于激进的制度变革,只需在版权制度层面满足版权法对于作品独创性“有无”的要求,即能够体现出人类的“创作构思”。
文章预览
朱开鑫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原文《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版权作品保护研究》发表于 CSSCI来源期刊《出版发行研究》 2024年第7期) 自2022年11月美国OpenAI公司推出ChatGPT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崛起,并广泛应用于版权创作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提升内容创作效率、赋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版权争议和理论探讨。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涉及的众多版权问题之中,“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能否构成作品,进而受到版权法保护”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内外诉讼纠纷着眼,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版权性”议题,并尝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规则应对建议,供后续进一步探讨。 问题提出: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属性纠纷凸显 近期,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司法实践发展迅速。2023年8月18日,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