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诉讼攻略
解答法律问题、解释法律风险、解决法律纠纷
今天看啥  ›  专栏  ›  诉讼攻略

吴英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程序法理——《合同编通则解释》第31条的诉讼评注

诉讼攻略  · 公众号  · 法律  · 2024-12-11 11:1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属性与法律效果,以及其在诉讼中的构造。文章指出同时履行抗辩权是实体法上的抗辩权,不影响本诉的诉讼标的识别,被告需对同时履行抗辩权成立的法律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同时,对待给付判决的既判力客观范围仅覆盖原告主张的给付请求权。文章还涉及遮断效原理和法官释明的程序法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属性与法律效果

文章阐述了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定义和其作为实体法上的抗辩权属性,强调其诉讼上的攻击防御方法特性,并探讨了其法律效果,如影响诉讼结构和判决方式等。

关键观点2: 被告的证明责任

被告在诉讼中需对同时履行抗辩权成立的法律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包括证明对方未履行合同义务等。同时,被告的证明须遵循实体法逻辑。

关键观点3: 对待给付判决的效力范围

文章讨论了对待给付判决的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和时间效力范围,指出判决生效后,双方对待给付义务纠纷已经解决,并阐述了被告再次提起给付请求之诉不具诉的利益。

关键观点4: 遮断效原理和法官释明的程序法理

文章介绍了遮断效原理及其在诉讼中的应用,强调当事人不能再提出未在前诉中提出的抗辩。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法官释明的程序法理,指出法官应在被告答辩中包含同时履行抗辩的意思的前提下进行晓谕和引导辩论。


文章预览

作者:吴英姿,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来源:《河北法学》2025年第1期 摘  要: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属性与法律效果,决定了被告在诉讼中提出同时履行抗辩权时的诉讼构造。同时履行抗辩是实体法上的抗辩权,是诉讼上的攻击防御方法,不影响本诉的诉讼标的识别,也不能随诉讼标的转让而让渡给受让人。被告应当对同时履行抗辩权成立的法律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对方当事人未履行”要件属于消极事实,原告否认的,应当就其已经履行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对待给付判决的既判力客观范围仅覆盖原告主张的给付请求权。但在判决生效后,双方对待给付义务纠纷已经解决,被告基于相同事实和法律理由对相同原告提起给付请求之诉,不具有诉的利益。根据遮断效原理,当事人在前诉中有机会提出同时履行抗辩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