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标杆性节庆活动,在推动中外交流、引领文艺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的艺术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艺术工作者和观众参与,展现了高品质、高流量、高能级的演展活动。艺术节注重国际性,让上海成为全球艺场的必选项。同时,坚持人民性,用文化惠民编织城市艺术经纬线,让更多人享受艺术的滋养。艺术节还通过优质艺术资源供给,为城市输出更为丰沛的文化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艺术节推动中外交流
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吸引了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工作者参与,展现了国际性,让上海成为全球艺场的必选项。
关键观点2: 艺术节注重高品质演展活动
艺术节期间共有370余项、1600余场高品质、高流量、高能级的演展活动,吸引了线上线下超千万人次观众参与。
关键观点3: 艺术节坚持人民性
艺术节用文化惠民编织城市艺术经纬线,让更多人享受艺术。通过城市背景打造社会美育大舞台,让城市成为感知美、认识美的大舞台。
关键观点4: 艺术节文化惠民力度加大
今年艺术节提高了公益惠民的力度,通过16场活动让更多特殊人群无障碍享受艺术。同时开展多种“艺术教育”活动覆盖各年龄段观众。
关键观点5: 艺术节目标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艺术节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目标,通过优质艺术资源供给,为城市输出更为丰沛的文化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章预览
讲述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 李明 前不久,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落下帷幕。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标杆性节庆活动,今年的艺术节在推动中外交流、引领文艺发展、加快文旅融合、提升全民美育、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不断贡献力量。艺术节期间,共有近 80 个国家和地区、国内 27 个省区市的 1.6万 余名艺术工作者,以 370 余项、 1600 余场高品质、高流量、高能级演展活动,吸引线上线下 超千万 人次观众参与。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茶馆》现场照片 摄影:董天晔 多年来,艺术节始终注重国际性,让上海变身为全球艺场的“必选项”。本届艺术节 “名家名团” 的含金量、 “首演首展” 的占比量再创新高。 维也纳爱乐乐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 等, 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阿库·汉姆舞团 等,以及 《对话透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