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机器之心AIxiv专栏及其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播的职能,以及投稿相关信息。重点介绍了一篇关于多模态大模型预训练质量评估的研究,提出了用于评估多模态大模型预训练质量的评估指标Modality Integration Rate(MIR)。文章还介绍了研究背景、技术方案、实验探究等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机器之心AIxiv专栏介绍及投稿信息
机器之心AIxiv专栏是发布学术、技术内容的栏目,过去数年接收了2000多篇内容,覆盖全球各大高校与企业的顶级实验室。投稿邮箱为liyazhou@jiqizhixin.com和zhaoyunfeng@jiqizhixin.com。本文作者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香港中文大学。
关键观点2: 多模态大模型预训练质量评估的挑战
多模态预训练的评估是业界一个未被充分解决的挑战。现有最常用的评估手段是通过进一步的有监督微调(SFT)来测试在下游基准上的模型能力,但计算成本和复杂性较高。另外一些方法如损失值Loss、困惑度PPL和上下文In-Context评估等,在多模态预训练评估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
关键观点3: 模态融合率(MIR)的提出及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用于评估多模态大模型预训练质量的评估指标——模态融合率(MIR)。MIR能够准确反映各种预训练配置对模型性能的影响,无需再进行有监督微调(SFT)。通过在不同规模的高质量预训练数据上进行实验,证明了MIR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关键观点4: 技术方案设计及实验探究
文章介绍了技术方案的设计过程,包括文本中心归一化、离群值筛除等步骤。同时,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了MIR在扩大预训练数据规模、超参数调整、预训练策略选择等方面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MIR与下游测试基准性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可以有效指导预训练策略的选择和模块设计。
文章预览
AIxiv专栏是机器之心发布学术、技术内容的栏目。过去数年,机器之心AIxiv专栏接收报道了2000多篇内容,覆盖全球各大高校与企业的顶级实验室,有效促进了学术交流与传播。如果您有优秀的工作想要分享,欢迎投稿或者联系报道。 投稿邮箱:liyazhou@jiqizhixin.com;zhaoyunfeng@jiqizhixin.com 本文作者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 以及 香港中文大学 。其中第一作者黄启栋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年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模态大模型(MLLM)和可信 / 高效 AI,师从张卫明教授。 是否还在苦恼如何评估自己预训练好的多模态 LLM 的性能?是否还在使用并不靠谱的损失 Loss,困惑度 Perplexity(PPL),上下文 In-Context 评估,亦或是一遍遍地通过有监督微调(SFT)之后下游测试基准的分数来判断自己的预训练是否有效? 来自中科大等单位的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