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黄酮C-苷的结构特征、分布差异及其生物合成机制。中国药科大学的研究团队以甜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黄酮C-苷在植物中的合成/调控机制及生理生化作用。研究发现,黄酮C-苷的差异分布与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尤其是UV-B胁迫有关,并受到BvCGT1基因及两个转录因子BvDof8和BvDof13的调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黄酮C-苷的结构特征及分布差异
黄酮C-苷是黄酮苷类化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其结构特征是糖通过C-C键直接连接到黄酮骨架上。相对于黄酮O-苷,其结构更稳定,不易被酸水解,并具备独特的药用特性和植物生理功能。已从69个科300种植物中分离和鉴定了754种黄酮C-糖苷及其衍生物,它们在植物的地上部分含量丰富,地下部分含量低。
关键观点2: 黄酮C-苷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
研究团队以甜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黄酮C-苷在植物中的合成/调控机制。发现黄酮C-苷的差异分布与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尤其是UV-B胁迫有关,并受到关键基因BvCGT1的调控。
关键观点3: 两个转录因子BvDof8和BvDof13的作用
研究还发现了两个转录因子BvDof8和BvDof13,它们靶向调控BvCGT1,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甜菜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C-糖苷的富集,最终保护植物免受UV-B辐射。
文章预览
黄酮 C- 苷是黄酮苷类化合物主要存在的形式之一,其结构特征是 糖通过 C-C 键直接连接到黄酮骨架上 。相对于黄酮 O- 苷,其结构更稳定,不易被酸水解,并具备独特的药用特性和植物生理功能。据报道,黄酮 C- 苷的糖基化主要发生在类黄酮骨架的 C6 和 / 或 C8 位置,其中牡荆素、异牡荆素及其衍生物是分布最广的黄酮 C- 糖苷类化合物。目前, 已从 69 个科 300 种植物中分离和鉴定了 754 种黄酮 C- 糖苷及其衍生物 ,并发现它们在植物的地上部分含量丰富,地下部分含量低(图一 a ),而这种显著的差异分布在自然界中极其普遍。然而,是什么导致了黄酮类化合物 C- 糖苷的差异分布?这一现象背后的调控机制是什么?其特异性积累的生物学效应是什么?等问题还不甚清楚。 近期,中国药科大学秦民坚 / 赵玉成教授团队以甜菜(君达菜,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