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四川大学康毅进教授与加州理工学院 William Andrew Goddard Ⅲ教授在Science上发表关于工业水电解催化剂研究的论文,并探讨了关于自费科研的话题。文章指出,有的科研工作需要巨额经费,而这些经费并非全来自科研经费资助。实际上科研新手期的教师面临资源和竞争的双重压力,可能不得不自费进行科研。但也有一些教师能通过正确的操作获取项目资助和学校奖励。最后,文章呼吁建立更合理和公正的科研环境,为高校教师提供科学的科研评价和资助体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康毅进教授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涉及工业电解催化剂研究。
论文涉及工业应用,需要大量经费进行实验和检测。
关键观点2: 康毅进教授论文的自费情况引起关注。
文章讨论了科研自费的现象及其对教师的影响。
关键观点3: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科研考核压力。
他们为了通过考核,往往不得不自费进行科研工作。
关键观点4: 科研项目的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
文章指出科研项目资助金额有限,但实验成本高昂,迫使教师自费科研。
关键观点5: 部分教师能通过正确操作获取收益。
但也有教师能利用规则赚钱,但这种模式难以在理工科领域复制。
文章预览
这段时间,「自筹经费搞科研,发 Science」的新闻火了。 四川大学康毅进教授与加州理工学院 88 岁高龄的 William Andrew Goddard Ⅲ 教授在 Science 的新年第一期发表题为 Tantalum-stabilized ruthenium oxide electrocatalysts for industrial water electrolysis 的论文。 图片来源:Science 官网 因为论文致谢部分的第一句话,不少跟进讨论的自媒体惊呼: 985 高校教授自费科研发 Science!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自费发 Science? 正儿八经发篇 Science 论文,真金白银的投入少不了。尤其是涉及工业研究的论文,实验、检测、表征,都是大把烧钱。 据说有的 CNS 级论文,实验方面要花几十万美金。 康毅进教授的这篇论文也是妥妥的涉及工业应用的研究,花钱也肯定少不了。别的先不说,就单算一台仪器的电费。功率 1 兆瓦的电解槽,运行 1 小时就是 1000 度电。实验运行 2800 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