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ERS2024会议顺利闭幕,近300名中国呼吸医生参会并展示了中国呼吸专业的发展势头。会议中,中国医生与国际同行交流,探讨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学习新技术和新理念。多位中国呼吸领域的专家分享了他们的感悟和思考,包括张旻教授、侯刚教授、金阳教授、孙加源教授和蔡志刚教授。他们不仅关注呼吸疾病的治疗和技术进步,也重视组织理念、研究方法和程序严谨性的提升。同时,他们也表达了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愿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ERS2024会议成功举行,中国呼吸医生积极参与并展示专业发展势头。
近300名中国呼吸医生参加会议,通过口头发言和壁报交流展示中国呼吸专业的发展。会议期间,中国医生与国际同行交流,探讨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学习新技术和新理念。
关键观点2: 多位中国呼吸专家分享感悟和思考。
张旻教授、侯刚教授、金阳教授、孙加源教授和蔡志刚教授等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思考,包括全球患者治疗的痛点和难点、数字孪生技术用于支气管镜模拟教学、肺功能的种族差异对疾病诊断的影响等。
关键观点3: 中国呼吸医生关注与国际合作。
中国呼吸医生不仅关注呼吸疾病的治疗和技术进步,也重视组织理念、研究方法和程序严谨性的提升。他们表达了对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愿望,认为国际合作有助于被国际认可、同行认可和病人认可。
文章预览
ERS2024顺利闭幕了。会议期间,近300名中国呼吸医生参会,他们通过口头发言、壁报交流展现了中国呼吸专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充分的自信。在会场,我们遇到很多国内呼吸界的大咖,大家交流最多的不是我们已有的成绩和进步,而是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以及学到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为此,我们采访了这些中国呼吸界的中间力量,听听他们来自ERS的感悟和思考。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织张旻教授在会议期间异常繁忙,她不仅是“中国日”两位代表中国大会发言的专家之一,也是在今年成为全球哮喘防治倡议科学委员会的成员。她说,在参会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中,通过一起去做全球的临床证据循证依据的梳理,知道了全球患者治疗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希望努力把中国非常好的一些管理方式,服务于全球的患者,特别是希望努力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