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中国消费占GDP比重下滑的趋势以及未来如何重振消费的问题。文章指出,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驱动力,但近年来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的占比在下降。文章还分析了背后的原因,包括消费模式的转型、人口老龄化、生育率降低以及供给侧产品不足等问题。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新的机会,例如健康领域的高科技创新、实物商品后续的数字化服务等。最后,朱民认为,如果政策得当,未来十年中国有望重获消费占GDP的10%。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消费趋势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下滑,其中居民消费尤为明显。消费趋势呈现两种趋势:注重性价比和关注可持续。
关键观点2: 消费下降的原因
消费下降的原因包括消费模式转型、人口老龄化、生育率降低以及供给侧产品不足等。
关键观点3: 新的机会与挑战
健康领域的高科技创新、实物商品后续的数字化服务等带来新的机会。同时,政府需要保护消费者,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开放并鼓励竞争。
关键观点4: 未来十年的展望
朱民认为,如果政策得当,未来十年中国有望重获消费占GDP的10%。这需要政府提供激励和支持,同时也需要企业的创新和努力。
文章预览
“2000年至今的24年里,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下滑10%,未来十年,如果政策得当,我们将能重获这10%。”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成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说 文 | 《财经》研究员 郑可书 编辑 | 刘以秦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1980年到2000年,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但近年来,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滑。新冠疫情加剧这一趋势。据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5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余额185万亿元;2024年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93万亿元,是五年前的1.6倍。人们更愿意存钱,而非消费。 中国应如何恢复和扩大国内消费,刺激需求、增强消费者信心?6月25日,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和《财经》杂志联合举办的“重振消费”分论坛上,《财经》杂志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