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蓝钻故事
硬核阅读,引领我们上升
今天看啥  ›  专栏  ›  蓝钻故事

停播五年后,《走近科学》后继有人了

蓝钻故事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12-26 22:53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走近科学》节目的怀念与理解,以及对于科学普及的新的认识。文章通过多个例子,包括万户飞天、徐斌造飞机、火箭发射等事件,展示了科学的魅力和力量。同时,也提到了其他科普节目如《关于明天的热门话题》的特点和价值,强调了科普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文章还通过讲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如味觉、嗅觉、进化等,展示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走近科学》节目的停播让作者感到遗憾,它是许多人了解科学的启蒙。

作者通过回忆节目中的故事,强调了节目在科普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观点2: 徐斌造飞机的故事展示了个人对科学的追求和创新的力量。

徐斌通过不断努力和尝试,最终实现了飞行梦想,体现了科学的魅力和力量。

关键观点3: 科普可以传统严肃,也可以好玩有趣。

《关于明天的热门话题》等节目提供了更多有趣的科普内容,让科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关键观点4: 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讲述味觉、嗅觉、进化等例子,文章强调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提醒我们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关键观点5: 想象力是推动历史发展和人类演化的重要力量。

从古至今,想象力把无数不可能变成可能,也是科技发展的起点。


文章预览

说起来可能有人不理解,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走近科学》。 那时候网络不普及,没什么对节目的吐槽,我觉得它很会讲故事,也把科学展现得特别浪漫。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近似“万户飞天”的故事。 万户,据说是明朝的某个官员。 为了能够抵达蓝天之上,从高空鸟瞰大地,他坐在绑着47支火箭筒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冲向天空。遗憾的是,火箭筒连接爆炸,万户不幸丧生。 但他对天空的向往,始终延续在人类的脉搏中。 这个男人叫徐斌,来自浙江衢州,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工厂加工零配件。 从小他就有个飞行梦,想要自己造出飞机,飞上蓝天。 没有相关知识,就捧着书本生啃硬学;没有可用材料,就从二手摩托上拆、从零件厂里找。 如此造出的第一架直升机,相当粗糙。试飞时,轮子刚离开地面,就歪歪扭扭落了下来。 有一瞬间,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