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第一作者:Juan Zhang 通讯作者:李亚飞、Yu Wang 通讯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背景和内容 铜(Cu)单原子催化剂(SACs)在生成多碳(C2+)产物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在现实条件下,单原子Cu (Cu1)的固有活性仍存在争议。 在此,本文使用显式溶剂进行了广泛的计算,以研究Cu SACs的潜在机制,揭示了无论不同底物,Cu1位点都缺乏C2+活性。 研究要点 要点一: 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来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其中首先采用Cu1@C3N4作为模型催化剂。Cu1@C3N4对*CO→*CHO和CO−CO耦合表现出高能量势垒(Ea),对应于缺乏C2+活性。 采用慢生长方法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表明,Cu1原子很容易在C3N4的孔中漫游,甚至从催化剂中浸出,导致Cu在操作过程中聚集。 要点二: 动力学分析表明,由至少3个Cu原子组成的Cu簇可以有效地促进CO - CO耦合。我们将模型扩展到其他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