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点评 | 杜鹏 (北京大学)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起始于受精的卵母细胞。随后胚胎在2-细胞阶段发生 合子基因组激活 (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ZG A) ,此时大量基因开始表达,为胚胎后续发育打下基础。随着囊胚形成,胚胎完成第一次细胞命运决定,分化成内细胞团 (Inner cell mass, ICM) 和滋养层细胞 (Trophectoderm, TE) 。滋养层将来主要分化为胎盘以支持胚胎发育,内细胞团则进一步分化成外胚层 (Epiblast, EPI) 及原始内胚层 (Primitive Endoderm, PrE) ,完成第二次细胞命运决定。此时的EPI获得naïve多能性 (naïve pluripotency) ,最终分化成胚胎各种谱系 【1,2】 。虽然第一次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已经基本研究透彻,但胚胎是如何驱动第二次细胞命运决定的还不清楚。尤其是EPI形成过程中,驱动naïve多能性建立的核心转录因子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调控naïve多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