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高强教授团队在《科学》和《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两项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深入剖析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具体成果包括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B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表型功能异质性、动态分化及表观调控机制,并发现了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和干预方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樊嘉院士、高强教授团队在《科学》和《细胞》杂志发表两项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
关键观点2: B细胞研究的成果
研究团队分析了肝癌、胆管癌等多个癌种的临床样本数据,发现B细胞可以分为15个不同功能的亚群,其中DUSP4+非典型记忆B细胞的亚群引起了研究团队的关注。
关键观点3: 中性粒细胞研究的成果
研究团队揭示了中性粒细胞的抗肿瘤功能,发现一种特殊的中性粒细胞亚群(HLA-DR+CD74+)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正相关,并能增强T细胞的抗原特异反应。
关键观点4: 精准医疗时代的需求
当前肿瘤治疗已进入多学科联合诊疗的精准医疗时代,免疫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方法被广泛使用。但个体化新策略和联合治疗方案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关键观点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地位和贡献
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直致力于推动医学进步和守护人民健康,提出四大创新模式并持续推动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
文章预览
时至今日,癌症仍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实施精准有效的治疗,特别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免疫治疗是癌症治疗的新希望,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高强教授团队在《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杂志上分别发表两项重要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突破了既往“以T细胞为核心的免疫治疗”研究模式,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高强教授团队在《科学》和《细胞》杂志上发表两项研究成果 采访对象供图 5月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高强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等合作单位,在《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