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历史与秩序

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历史与秩序  · 公众号  · 历史  · 2025-01-14 20: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面对世界大变局(即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工业化国家的兴起)的应对历程。文章首先回顾了清朝早期对待外国人的态度和政策,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的交往。随后,详细叙述了鸦片战争及其后果,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条约如何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结构。文章还分析了自强运动(即试图通过国内改革和技术引进来对抗外国侵略)的兴起和失败,以及这一失败如何导致甲午战争和中国的进一步分裂。最后,文章提出了对于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在中国应对世界大变局中的重要性的思考,以及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清朝早期对待外国人的态度和政策

清朝早期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采取了一种保守的态度,但随着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这种态度逐渐转变为更加开放和合作。

关键观点2: 鸦片战争及其后果

鸦片战争标志着清朝对外国侵略的正式回应,以及随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结构。

关键观点3: 自强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自强运动试图通过国内改革和技术引进来对抗外国侵略,但最终由于各种内外因素而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进一步分裂和半殖民地化。

关键观点4: 甲午战争和中国的进一步分裂

甲午战争标志着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时的进一步失败,以及随后的条约如何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关键观点5: 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的重要性

文章最后提出了对于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在中国应对世界大变局中的重要性的思考,以及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文章预览

“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麕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这是同治十三年(西历一八七四年)李鸿章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之观察。时人多以为他言过其实;今人定觉得他的看法还不透彻。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下文里当再讨论。我们现在不过要指出:李鸿章的结论是不能否认的或修改的。中国近代所处的局势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所遇之敌人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这个大变局的由来及其演化,中国对此变局的应付及其屡次的修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