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书评
纽约有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伦敦有London Review of Books,上海怎能没有Shanghai Review of Books?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上海书评

李祥翔评《孔子哲学思微》︱理性秩序与美学秩序的碰撞

上海书评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4-28 18:2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孔子哲学思微》一书的评价文章。该书以“美学秩序”与“理性秩序”分别概括中西方的秩序观念,并以此视角分析中西哲学。文章涵盖了关于该书的主要观点和评价,包括书中的亮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该书以新的视角分析中西哲学,以“美学秩序”与“理性秩序”概括中西方的秩序观念,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是该书的最大新意。

关键观点2: 该书的写作方式是以预定的视角去分析中西哲学的材料,确实揭示出了不同文化所强调的东西的差异。

但是这种方式忽略了双方内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有忽视双方共性的风险。

关键观点3: 书中强调中西哲学的异质性,并选择通过为双方“贴标签”的方式来适应其方法论框架。

这是两位作者有意采取的研究策略,但简化处理中西哲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刻意回避双方的共性,是这种方法付出的理论代价。

关键观点4: 文章末尾提到,促进中西哲学对话与会通的前提是凸显中西哲学之异。

认为正是差异才使人认识到对于某一种文化中的问题和困难还存在其他可供选择答案的机会。


文章预览

《孔子哲学思微》 [美]郝大维、安乐哲著 蒋弋为、李志林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年10月出版 276页,24.00元 ━━━ ━ 文︱ 李祥翔 郝大维与安乐哲合著的《孔子哲学思微》一书试图从新的视角理解并比较中西方的思维特点,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中西方秩序观念的概括与研究。该书将西方的秩序概念概括为“理性(逻辑)秩序”,将中国的秩序概念概括为“美学秩序”,由此展开了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人格论、政治观与天道观等方面的对比。不可否认,将中西方的哲学思想均化约为一种概念的做法对中西方哲学各自的丰富性有所忽略。但作为一本进行比较哲学研究的著作,该书的创作目的本就不是使读者详尽地了解中、西哲学,以孔子哲学为中介开展一番对中西思维的反思才是该书最重要的目的。 秩序(order)原意是指安排或者看待事物的顺序、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