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探讨了默示欺骗的概念解构与规范识别,通过引入语言哲学中的预设理论,对默示欺骗的识别方法进行了重构。文章指出,默示欺骗是诈骗罪中的经典问题,现有教义学观点存在解释难题,文章基于语言哲学思想,将评价视角从受领人转向表意人,对默示欺骗的教义学内涵进行了重塑,提出了语义欺骗和语用欺骗两种类型,并构建了相应的审查路径。此外,文章还讨论了默示欺骗与不作为诈骗的界限,指出诈骗罪的审查重点不在于行为人是否直接操纵信息源,而是其是否凭借已有的信息源误导被害人。最后,文章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默示欺骗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默示欺骗的概念解构与规范识别
文章通过引入语言哲学中的预设理论,对默示欺骗的识别方法进行了重构,提出了语义欺骗和语用欺骗两种类型,并构建了相应的审查路径。
关键观点2: 评价视角的转变
文章基于语言哲学思想,将评价视角从受领人转向表意人,对默示欺骗的教义学内涵进行了重塑。
关键观点3: 默示欺骗与不作为诈骗的界限
诈骗罪的审查重点不在于行为人是否直接操纵信息源,而是其是否凭借已有的信息源误导被害人。
关键观点4: 实例分析
文章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默示欺骗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并强调了诈骗罪审查的逻辑顺序。
文章预览
编者按: 文章研究的默示欺骗问题,是诈骗罪中的一个经典问题。文章在对现有教义学观点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语言哲学中的预设理论来对默示欺骗的识别方法进行重构,这使得该经典问题具有解决上的新意,值得阅读。 作者简介 钱日彤,南开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是2022年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型医患关系下被害人假定同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BKY032)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原题为《默示欺骗的概念解构与规范识别》,载于《法律方法》(第45卷)。因文章较长,引注从略,详情可下载该文查看。 摘 要: 默示欺骗是欺骗行为概念规范化的产物,符合诈骗罪的本质特征,采用这一概念既不会扩大诈骗罪的处罚范围,也没有混淆作为诈骗与不作为诈骗的界限。关于默示欺骗的具体识别,学理上存在致损局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