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索隐|何为通人——沈曾植与晚清西北地理学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6-25 10:15
    

文章预览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盦,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 光绪六年(1880),清廷就俄国归还伊犁问题重新谈判,对边事的焦虑体现在当年的会试中,第五策即以问北徼事为题。 这一年沈曾植参加会试,主考官翁同龢(1830~1904)阅其卷后极为赏识,批: “观五策,于许书最熟,而于朔方事,历历如数掌纹,淹博无匹。 合二三场观,知小学、地舆、经史无不淹贯,洵是通人。 ” 沈曾植的“通”有横跨涉略之广,也暗含其治学之敏锐及方法之通融。 他穿梭于立身之本和经国大计的传统旧学与已然打开了世界大门的新学之间,无意成了当时学界的领袖,影响笼罩后人诸多领域,然而又因其用史用典之艰深,给后人难通其意的晦涩感,加之思想上依恋旧朝的不合时宜,故而被学术史长久遗忘。 浙江省博物馆1957年接收沈氏捐赠,涉及稿本、批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