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20世纪70—80年代,夏商考古领域屡见使用笔名发表文章的有趣现象,或可称之为夏商考古“笔名行世”现象。各家学者所用笔名的字面寓意各不相同,颇具个性。但他们使用笔名发表文章的原因多有相通之处。以笔者后学之视角,在了解各家学者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再看各家的笔名与文章内容,别有一番趣味。 01 缘起 笔者曾在《中原地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一文中误将 “文雨” 当作刘绪先生的笔名。实际上,《洹北花园庄遗址与河亶甲居相》所署“文雨”之名乃是刘绪先生与雷兴山先生姓氏拆字重组而成——刘取文、雷取雨。笔者深以为愧,特此致歉。所幸拙文再次发表时得以修正。此次“乌龙”激发了笔者的好奇之心,开始着重留意夏商考古领域以笔名发表文章的现象。受限于学力,笔者搜求夏商考古“笔名行世”现象多集中在与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