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夏天的陈小舒
小舒是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博士,从事幼儿健康科研工作,也是一位新妈妈,在育儿的路上边走边学,希望和你分享和交流养育孩子的所学所思。这里有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也有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今天看啥  ›  专栏  ›  夏天的陈小舒

我仍然找不到用药的理由

夏天的陈小舒  · 公众号  · 医学 健康  · 2025-01-18 09:1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关于ADHD孩子的用药问题,包括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个体化用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包括理解、支持和引导孩子等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DHD孩子的表现与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有所不同,不一定需要药物治疗。

差异不是疾病,家长应持理解态度,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优势。

关键观点2: 药物治疗是ADHD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并非万能。

药物可以短期改善孩子的专注力和冲动控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长需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

关键观点3: 药物治疗的决策需个体化,考虑多种因素。

药物类型、剂量、副作用等需医生根据孩子的反应进行调整。家长需权衡利弊,做出决策。

关键观点4: ADHD药物包括兴奋剂和非兴奋剂两类,各有特点和副作用。

家长需了解药物类型、作用机制、副作用等信息,以便做出决策。

关键观点5: 家长的情感支持和引导对ADHD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需深入了解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培养自控力和适应能力。


文章预览

之前看网上说,用于ADHD的一些兴奋剂药物都很难开到,为了提高专注力,提升成绩,给娃吃药的太多了!! 关于ADHD孩子的用药,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这些药物到底有多大用处,是怎么起作用的,又有哪些副作用?可能不是所有家长都做足了功课。 在我看来,ADHD孩子的表现只是与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有所不同。但是为什么就一定要他们为了符合这些标准而吃药呢? 我对 长期用药 的意义持怀疑态度: 差异不是疾病,就好像左利手和右利手有生理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一组人是“病态”。仅仅因为他们是少数,或者因为他们难以融入社会的僵化结构(如学校),就说这些差异是一种“疾病”、需要药物治疗使得他们“功能趋于一致”,才是病态的做法。 他们只是少数,特别,不是疾病。ADHD本身并不造成药物滥用、抑郁、犯罪、危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