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的特例单议(特病单议)机制,以及其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多名医生表示,特病单议机制在申请通过率上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院内遴选关难过、透明度不足等。文章还讨论了特病单议在不同医保统筹区、不同级别医院和不同科室之间的分配问题,以及其对医生和患者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特病单议机制的实际操作问题
特病单议机制在实际操作中面临一些问题,如院内遴选关难过、透明度不足等。尽管申请通过率普遍较高,但一线医患仍存在体感“温差”。
关键观点2: 特病单议在不同医保统筹区的分配问题
在不同医保统筹区,医保基金的运行情况不同,特病单议名额的分配也存在差异。同一医保统筹区内,有限的特病单议名额是平均地分给各家医保定点医院,还是对收治更多疑难重症的三级医院进行倾斜,同样是个难题。
关键观点3: 特病单议对医生和患者的影响
特病单议机制在实践中对医生和患者权益造成一定影响。医生可能因为超支病例的合理性审核压力而调整治疗行为,患者可能因为治疗费用问题而面临住院难、用药难等问题。
文章预览
2024.08. 22 本文字数:5997,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导读 : 多名受访一线医生表示,如果其经手的超支病例通过了院内审核,堵在医保局最终审核环节的概率确实不大,但这些超支病例往往被堵在了医院院内遴选的“第一关”上。 作者 | 第一财经 吴斯旻 张昊是一名骨科医生,尽管每个月都会遇上至少一例远超DRG付费标准的病例,但他近一年来从未申请过特病单议。 小江的弟弟是一名成年PID(原发性免疫缺陷)罕见病患者,也是医生口中的“高倍率病例”,因其主治医生一再委婉表示“不可能为一例病人每次都申请一次特病单议”,他不得不“如打游击一般地频繁转院”。 作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的一种兜底补偿机制,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日前公开表示,特例单议(即特病单议,下文统称特病单议)机制在各地执行情况有所不同,但申请和通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