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rossin的编程教室
编程世界的新手村。 这里有可能是最简单的 Python 入门教程。 每天5分钟,轻松学编程。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Crossin的编程教室

程序员的成长和代码行数的关系

Crossin的编程教室  · 公众号  ·  · 2024-08-17 13:5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John D. Cook在博客中提到的一个概念——Norris常数,描述了未经训练的程序员在写代码时,能写出的平均代码量存在一个瓶颈,超过这个量后代码会变得混乱难以维护。文章详细讨论了这一观点,包括Clift Norris的发现和梦工厂的经验,以及一些技术领导的见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Norris常数的概念及由来

Clift Norris发现了一个基本常数,即未经培训的程序员在他或她遇到瓶颈之前能写出的平均代码量,被称为Norris常数。Clift估计这个值是1500行。

关键观点2: 梦工厂的经验

在梦工厂,程序员的代码行数经常遇到2万至2万五千行的瓶颈,超过这个数的新特性难以增加。作者自己也有类似的经验,编写了一个照明工具,通过改变编程方法成功交付了大约2万行的代码。

关键观点3: 突破瓶颈的关键

突破代码行数瓶颈的关键在于保持简单,避免增加不必要的特性和代码。技术领导需要学会对不合理的需求说“不”,并知道什么需求增加了线性复杂度(只和自身相关)和指数级复杂度(和别的需求有关联)。

关键观点4: 大型代码项目的挑战

大型代码项目如Linux内核,其代码量巨大时面临的挑战是复杂的依赖关系和线性、指数级复杂度的管理。真正的诀窍在于知道如何平衡这些复杂度。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