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在安徽的发展情况。该公司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发展模式,并生产出一系列世界领先的玻璃新材料成果。这些成果有效支撑了信息显示、新能源、半导体和高端装备等领域的需求,并推动了蚌埠市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公司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三链融合”发展模式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功构建了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发展模式。
关键观点2: 公司生产出一系列世界领先的玻璃新材料成果
公司研制生产出的玻璃新材料成果,如可导电、可发电的玻璃,密度低的微米级玻璃粉体,以及柔性可折叠玻璃等,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有效支撑了多个领域对先进玻璃材料的需求。
关键观点3: 公司的发展推动了蚌埠市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带动了蚌埠市新材料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蚌埠市打造了一个规上工业企业11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280亿元的大产业。
关键观点4: 安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
安徽省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抢抓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未来发展新动能。
文章预览
近日, 《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文章《安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文中介绍了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升科技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模式,研制生产出一系列世界领先的玻璃新材料成果,有效支撑了信息显示、新能源、半导体和高端装备等领域对先进玻璃材料的需求,用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如下: 安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开辟产业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要有攀“高”向“新”的魄力,也离不开锐意创新的勇气。 可导电、可发电的玻璃,密度最低仅为水的1/10、构成深海探测装置关键浮力材料的微米级玻璃粉体,弯折寿命突破100万次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