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单片机串口自动识别波特率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包括起始位和停止位检测法、特定模式检测法、波特率扫描法以及周期性信号检测法。文章还以瑞萨RA系列单片机为例,详细说明了MCU硬件串口自动识别波特率的配置过程,包括UART配置、GPT配置、管脚配置、波特率计算和相关寄存器的配置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要介绍了串口自动识别波特率的底层原理。
文章详细解释了起始位和停止位检测法、特定模式检测法等多种自动波特率识别原理。
关键观点2: 文章以瑞萨RA系列单片机为例,说明了MCU硬件串口自动识别波特率的配置过程。
配置了UART、GPT、管脚等硬件资源,并涉及到波特率计算和相关寄存器的配置。
关键观点3: 文章强调了波特率自动识别的重要性。
通过自动识别波特率,可以实现更灵活、高效的数据传输,尤其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
文章预览
现在的单片机资源越来越丰富了,其中我们常用的串口也是内部集成了多个,关键功能也越来越强了。 我们有些应用可能会用到串口自动识别波特率,今天就来讲讲MCU串口自动识别波特率底层的常见的原理,以及MCU的案例。 自动识别波特率常见原理 串口自动识别波特率(Auto Baud Rate Detection,简称ABR)的底层原理主要基于串口通信中数据的传输特性和设备间的交互机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自动波特率识别原理。 起始位和停止位检测法: 原理:串口通信中,每个数据包的开始都会有一个起始位(通常为0),结束有一个或多个停止位(通常为1)。通过检测这两个位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波特率。 特定模式检测法: 原理:发送设备发送一系列具有特定模式的字节(如固定的字节序列或模式),接收设备尝试以不同的波特率接收并检测这些模式。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