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钠离子电池(SIBs)因其低成本和丰富的原材料供应,正逐步成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有力竞争者。然而,传统液态电解液存在的安全隐患限制了其在高安全性电池领域的应用。准固态电解质(QSSEs)通过融入少量液态电解液,有效降低了电极/电解质界面的阻抗,并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因此备受瞩目。尽管如此,如何科学设计固体电解质,以实现对少量电解液的高效利用,并深入探索离子在复杂结构中的传输机制,从而打造出兼具高安全性和高性能的固态钠离子电池,仍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工作介绍】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范壮军教授、扬州大学刘征博士(共同通讯作者)等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仿生血管化玻璃态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准固态电解质。该电解质具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