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方小抡

阅读他人,重建自我

方小抡  · 简书  ·  · 2020-01-30 20:54

文章预览

图片发自简书App


Day78

——第一周点评员制度观察有感

今天恰好是第一周点评员制度的最后一天,由我点评打卡圈中的打卡写作。经过一周的轮值,共七位老师,在承担了额外的点评工作量下,认真细致、及时高效地完成了点评工作,使得整个打卡圈有序运行,并通过点评员的反馈,激发了良性的多向交往和对话,对此,向周娟老师、贾颖老师、李卉老师、王昌侠老师、姚媱老师、刘金蕾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今日打卡置顶的三篇打卡,呈现了两个可喜的特点和成长点:

1、以真实案例和真情实感,撰写新网师人的历练和成长史,从中可以看到阅读、思考、写作、行动,以及学习共同体对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作用。

2、有逻辑、条理地梳理文本内容,达到了啃读第一层次;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反思、疑点,达到第二层次;更可贵的是,与自己以往的阅读经验打通,将佐藤学、博尔诺夫、苏霍姆林斯基打通,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并思考经典对于教育的有益启示;

回想从打卡圈建立到如今的77天中,想必很多学友都经历过不知打卡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啃读?如何思考?如何下笔?……这一连串的疑问,甚至也给学友们带来痛苦,尤其是当教学、管理事务纷至沓来时,啃读之坚更为突出。而今看,这些问题都在学习共同体的互相启发、点燃和引领下逐渐被破解,在我们打卡圈里呈现了越来越积极、深入的思考、写作和行动,新网师正在深刻地改写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教育生命。

然而,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今日在阅读“教师的现场倾听力”时,有两点引起了我的深思。作者提出了五种倾听方式,其中“学会反思重建”,让我联想起打卡圈中的写作。作者写道:“‘反思’的配音,是返回自我,是对自我的倾听。各种‘外在的听’,都需要转回自我,变成‘内在的听’。把对他人的倾听过程,转化为倾听自我的过程,实现倾听他人和倾听自我的融通,其实质是把听出来的变成观照自我、倾听自我的镜子,既照出自己的劣势和缺失,也照出自己的优势和独特。”

如果我们把阅读,比作是一种无声的倾听,那么我们也能够这样理解,阅读文本,其实也是在倾听文本,因此就作者的观点,倾听文本终其意义,仍然是返回到对自我的内在的倾听,以此照出自己的优劣。这样看来,我们的点评员,包括各位学友,在阅读他人打卡的同时,不就是处于一种倾听自我的过程中吗?我们需要思考的切入点有很多:

打卡作者讲述了什么观点?

TA的观点是用什么样的方式阐述?

我是如何理解这些观点的?

我能不能阐释地更好,或者加以补充?

这对于我的教育教学乃至生命状态能够带来怎样的启示?

……

当我们这样去反思时,其实引发了对他人和自我融通的倾听,这也是作者李政涛所提倡的,最有效的反思,离不开细致的比较揣摩。他把自己与名师大家叶澜教授的评课加以细致入微的比较,在这种有意识地比较揣摩中,探寻评课的艺术。这种手法,其实在富兰克林早期练习写作时也用到过,如此说来,无论是点评员,还是其它学友,若是以如此细致的学习导向而阅读文本和优秀打卡,自己的思考层次、写作深度,怎能不提高呢?

祈盼我们的点评员制度能够继续引爆思维碰撞、刷新认知结构,并逐渐将我们塑造成真正的啃读者、倾听者、对话者。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