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利用催化金属偶极体传递策略合成手性大环的研究。文章描述了如何通过逐步释放应变和π-烯基-Pd偶极体介导的动态动力学分解,实现简洁的对映选择性合成。研究包括合成轴向手性的大环内酯,通过设计和实施仿生路线,使用Pd催化剂进行不对称环化反应。此外,通过DFT计算研究了反应机制及选择性的来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手性大环在药物化学、天然产物、不对称催化和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但其合成面临挑战。现有的合成方法存在过程繁琐、结构多样性有限等问题。
关键观点2: 主要工作
陆良秋教授、肖文精教授和张之涵研究员提出了一种催化金属偶极传递策略,用于构建轴向手性的大环内酯。该策略通过二芳基内酯中的逐步释放应变和π-烯基-Pd偶极体介导的动态动力学分解,实现了简洁的对映选择性合成。这一策略在温和条件下对中环和大环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关键观点3: 具体实现
设计了仿生路线,利用π-烯基-Pd偶极体催化合成轴向手性的20元大环内酯。通过优化手性10元内酯的合成条件,实现了Pd催化的(6+4)和(10+10)环化反应的高效合成。此外,该策略还适用于其他亲电受体的反应,如氮烯和光生酮烯。
关键观点4: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效、选择性强的特点,为生成结构多样的大环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DFT计算研究了反应机制及选择性的起源,揭示了烯基-Pd偶极体与二芳基内酯反应的中间体生成过程以及能量障碍的差异。
关键观点5: 结论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催化金属偶极体传递策略,为生物启发的对映选择性大环化合成提供了有效方法。该策略为通过催化不对称钯催化的偶极体传递方法合成轴向手性大环提供了独特的仿生策略。
文章预览
手性大环 在药物化学、天然产物、不对称催化和材料科学中有着重要应用,如万古霉素等抗生素就包含手性大环结构(图1a)。尽管手性大环很重要,但它们的合成,特别是通过不对称催化,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主要是因为需要解决正确的三维键合和潜在的聚合问题。现有的合成方法包括线性底物的分子内不对称环化和外消旋大环的催化分解(图1b),但这些方法通常合成过程繁琐,结构多样性有限。近期,双分子催化环化反应为手性大环的催化不对称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中心和面手性大环的合成。因此,开发灵活的策略来合成轴向手性的手性大环,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药物发现和材料科学的发展。 在此, 华中师范大学的 陆良秋教授 、 肖文精教授 和 张之涵研究员 受到非核糖体环肽生物合成的启发, 提出了一种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