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叔本华读书会

让人知之恨晚的七大心理学效应(看懂改变人生)

叔本华读书会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09-22 21:1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心理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了包括煤气灯效应、习得性无助效应、延迟满足效应、登门坎效应、瓦拉赫效应、超限效应和自我实现预言在内的多种心理效应。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效应的含义、实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煤气灯效应

一种通过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实来进行心理操控和洗脑的效应。受害者会开始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认知、记忆和精神状态。在亲密关系中,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容易出现煤气灯效应。

关键观点2: 习得性无助效应

经历不可控制电击的狗,在后续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也无法逃离,表现出无助感。人如果产生习得性无助,就会感到绝望。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拓宽视野,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决定因素,避免陷入绝望。

关键观点3: 延迟满足效应

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长大后的个性效应。实验表明,能忍耐的孩子具有更强的自制能力、自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观点4: 登门坎效应

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如同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更容易更顺利地达到高处。

关键观点5: 瓦拉赫效应

智能发展不均衡的学生,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瓦拉赫效应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智能优势。

关键观点6: 超限效应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关键观点7: 自我实现预言

由一个人的信念或期望引发第二个人的行为,这种行为会确认第一个人的信念或期望。自我实现预言是一个“选择相信什么”的问题。正面利用这个效应可以通过增加成功率来增强自信心。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