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泛3D”分组的概念,该分组涉及一些拥有3D能力的前锋和侧翼球员,但又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3D。文章提到这个分组的成员众多,并且在不同球队的表现也会受到球队整体实力等因素的影响。文章还举例说明了几个具体球员的表现和特点,并指出了他们所处的水平档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泛3D概念介绍
文章提出了“泛3D”的概念,表示能够做领防、进攻比同档次外线球员戏份低的前锋和侧翼。
关键观点2: 球员分类
文章讨论了拥有泛3D能力的球员在不同球队的表现和角色差异,并举例说明了多个球员的特点。
关键观点3: 球员表现与球队实力关系
文章指出球员在球队中的表现往往与球队的整体实力密切相关,热门强队的球员更容易受到关注和认可。
关键观点4: 特定球员介绍及评价
文章具体介绍了几个球员的表现和特点,包括普林斯、曼恩、马绍尔等,并指出了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差异。
关键观点5: 球员的水平差异和比赛表现的不确定性
文章强调了球员的水平差异和比赛表现的不确定性,指出即使在同一分组内,不同球员的表现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文章预览
今天开启新的分组, 泛3D。 有关该系列的一些规则和说明,参考这里: “ 泛 3D ”, 很抽象的分组名字。 这个分组不好起名。 我想要呈现的是,一群能做领防的、进攻比同档次外线球员戏份低的 前锋和侧翼。这类球员通常有一个明确的称号叫“3D”。 但“3D”这个称号又过于“顾名思义”,你得有“3 ” 又有“D”。现实是,绝大多数3D确实有“D”,“3”可就难说了。还有一部分拥有3D底色的前锋,他们的能力范畴显然又不局限于此,统称为“3D”,太吃亏。 所以,这里有了 “ 泛 3D ” 的 概念。 “泛 3D ”的待定组成员有... ... 无数个...... 在上一期“终结型中锋”分组的文章里,我们提到, 终结型中锋分组最大的特点是拉不开档次。 “ 泛 3D”分组的底部也存在这个问题。 3D拼图大多进攻戏份极低,这决定了他们的进攻影响力较为被动,会跟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