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华网

当记者是种怎样的体验?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1-08 07:04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三个关于记者的小故事,展现了记者的职业特点和重要性,同时提到了不同种类的记者如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视频编辑等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文章还强调了记者的使命和担当,向所有有理想信念、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要讲述记者的职业特点和重要性。

通过三个小故事,展现了记者在工作中所经历的艰辛、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捕捉到的珍贵瞬间和历史性时刻。同时,强调了记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体现了他们的职业精神和价值。

关键观点2: 文章涉及不同种类的记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包括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视频编辑等,他们各自承担着记录历史、传递信息、呈现事实的职责,为社会提供了全面、真实的新闻信息。

关键观点3: 文章向所有有理想信念、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文章向所有新闻工作者表示敬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动人故事,记录平凡而又珍贵的瞬间,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章预览

在新闻界 常年流传着这样的笑话: 如何一句话 让文字记者 抓狂? “这稿子太平了” 如何一句话 让摄影记者流泪? “拍的时候能不能再带点感情” 如何一句话 让视频编辑崩溃? “把这120G的文件剪成10个1分钟的” 如何一句话 让新媒体编辑绝望? “就这能上10万+吗” (是谁狠狠共情住了,我不说 ) 记者 一个常常被误会的职业 想象中的记者 与现实中的记者 具有极强的“反差感” ↓ ↓ ↓ 记者,到底是怎样一个职业? 今天 我们给大家讲述三个小故事 或许会让你对记者 有更深入的认识 1 “大凉山女孩”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的孩子们正在上课,一位父亲透过破碎的玻璃窗看向教室。 一位父亲 透过破碎的玻璃窗看向教室 眼里充满慈爱与关切 他的女儿正在教室里认真听课 这是32年前 新华社记者陈燮 在大凉山拍摄的彝族女子班组照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