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大学管理“中学化”,“圈养”教育怎么破?|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4-20 15:49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学校和家庭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问题,指出一些高校新校规引发的关于大学管理“中学化”的讨论。文章认为大学管理中学化的表面原因是学生自律性和责任心的缺乏,更深层次原因则是大学逐渐成为‘无限责任主体’。为此,必须明确大学的教育责任,厘清家校职责边界,改变‘圈养教育’模式。同时,也需要在日常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高校管理‘中学化’的讨论

一些高校的新校规引发社会讨论,表现为组建家长群、寄成绩单、学生未经允许不准出校门等方式。大学生吐槽被‘圈养’,老师则表示这是解决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性和责任心的无奈之举。

关键观点2: 无限责任主体的问题

大学和中学一样,正日益成为‘无限责任主体’,即承担过多的责任。家长对学生在校表现有过多要求,导致学校为避免担责而采取严格的管理方式。

关键观点3: 治理策略

治理学校教育的‘圈养管理’问题需要坚持依法治教,明确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不能无限扩大。同时,也需要把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与自我规划能力培养作为对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

关键观点4: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职责

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必须在日常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打破‘圈养’教育与管理,给学生自主发展留足空间。


文章预览

学校和家庭都需要在日常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新校规屡屡引发社会对于高校管理“中学化”的讨论。图/IC photo 文   | 熊丙奇 高校组建家长群、给家长寄成绩单、学生未经允许不准出校门……据半月谈报道,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新校规屡屡引发社会对于高校管理“中学化”的讨论。不少大学生吐槽自己被“圈养”,受访高校老师则表示,这是为解决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性和责任心的无奈之举。 大学管理“中学化”,表面原因是教师所说的学生自律性、责任心缺乏,而更深层次原因,则是大学与中学一样,正日益成为“无限责任主体”。大学生学业成绩出问题、外出发生安全问题,家长都要“吵”到学校,要求追究学校的责任。为避免担责,学校也就无奈采取和中学类似的“圈养”管理方式。 避免大学“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