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关于中美人工智能竞争的观点。施密特认为即使美国赢得了AI的第一阶段,中国依然可能成为最终赢家,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制造业实力、产业链配套以及技术应用方面的优势。文章通过波士顿机器狗和中国制造机器狗的对比,以及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施密特的观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施密特认为中国在制造业实力和产业链配套方面的优势将使中国最终赢得AI竞赛。
施密特强调了中国的制造业实力是赢得竞赛的关键,特别是在电池、太阳能和汽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他认为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导致无法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无法形成商业闭环。
关键观点2: 文章通过波士顿机器狗和国产机器狗的对比,说明了产业链配套对技术产品的重要性。
波士顿机器狗因为美国没有产业链配套而陷入困境,虽然技术上领先,但无法量产和销售导致无法持续经营。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和完整产业链使得技术迭代升级快,能够迅速将技术转化为有竞争力的商品。
关键观点3: 美国AI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有限,而中国的技术应用更为广泛。
由于美国制造业空心化,AI技术无法得到有效应用。而在中国,AI技术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例如在造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也使得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更具竞争力。
文章预览
作者 | 三月初六 来源 | 三月初六 导 语:“即使美国赢得了AI的第一阶段,中国依然可能最终成为赢家。” 美国是全球人工智能的引领者,无可争议的AI领头羊,可最近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接受采访时却说:“即使美国赢得Ai 竞赛第一阶段,中国也会成为最终赢家” 。 当人们在谈论“中美Ai 差距在拉大”的时候,这个观点让很多人感到意外,那么施密特是到底是实话实说还是捧杀中国呢? 施密特讲了中国将最终赢得竞赛的理由,施密特说:“中国的制造业实力是他们赢得“史诗级竞赛”的关键。中国在电池、太阳能以及现在的汽车等领域的制造业实力可能使他们能实现美国只能梦想的AI实际应用”。 对于施密特的这个观点我深表认同,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上,还涉及产业化进程、生态系统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