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形机器人在各地的创新中心成立及竞争情况,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创新中心以及年轻创业者推出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同时,文章还探讨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供应链、软硬件优势,以及商业化可能性等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各地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联合当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关键观点2: 人形机器人行业火热
年轻创业者推出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不断涌现,大模型的出现为人形机器人的通用化提供了可能。
关键观点3: 供应链优势
长三角地区的硬件供应链完善,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基础。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动力,软件解决方案也是北方的长处。
关键观点4: 商业化挑战
人形机器人走向通用化并进入实际产线和家庭服务中面临挑战,创业公司和创新中心需克服技术难关。目前一些公司通过细分场景寻找商业化可能。
关键观点5: 通用之路道阻且长
人形机器人的通用化仍面临技术路线的挑战,需要持续投入研发。同时,创业公司和大公司对机器人大模型的投入相对克制。
文章预览
图片来源:pixabay ▎ 历史进程中的人形机器人。 作者| 饶翔宇 编辑|钟毅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尽管还没看到商业化的太多可能性,但各地聚焦人形机器人第一城的竞逐赛已经开始。 在北京,由工业与信息化部门牵头,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后更名为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于2023年年底成立。优必选、小米、京城机电和亦庄控股成为该创新中心的创始股东,前三家公司分别占股约28.57%,并列第一大股东。 钛媒体APP还独家了解到,创新中心成立之初,优必选和小米等创始股东共计向其免费授权了600余项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专利技术。未来,创新中心获得的的专利知识产权,也会免费提供给股东单位。 在上海,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今年5月揭牌,该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一个能够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的训练场,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