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回顾了2014至2018年中国股市的起伏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历程。文章描述了股市在经历震荡下行后逐渐复苏,并出现大牛市,随后泡沫破裂,再到险资举牌年等事件的过程。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股市变化背后的金融环境、宏观经济变化和投资结构变化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股市在经历震荡下行后开始复苏。
自震荡下行后股票市场进入牛市阶段,大涨之后产生巨大泡沫最终破裂导致股票市场大跌。
关键观点2: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正在向智能化、科技化转型。国内正在加速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如互联网+,智能制造等。
关键观点3: 金融环境对国内股市的影响。
金融市场环境的改变导致了市场风格的切换,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文章预览
2014 年以来,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找到经济增长新动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自2011年以来,股票市场整体处于震荡下行走势,到2014年上证综指已经下跌到2000点左右,投资者也被股市磨得毫无信心,市场情绪非常低迷。 2014年上半年,上证综指几乎走成了一条直线,毫无波动可言。 当时,市场上的很多股票已经非常便宜。例如, 贵州茅台的市盈率不到10倍,万科A的市盈率只有5倍多,工商银行的平均市净率不到0.9倍,事后来看可谓遍地黄金。但是,当时市场投资者还尚未从熊市的阴影中走出来,悲观的情绪使得大部分投资者不敢轻举妄动。 进入2014年下半年,A股打破多年的沉寂,开始小幅上涨。 紧接着很多专家和业内人士也纷纷 发表了市场牛市论,悲观的情绪开始逐步被化解 。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开通,加上央行意外宣布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