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李沧区的城市发展历程,包括其作为青岛的重工业区转变为创新、品质主城区的情况。文章强调了李沧区在产业、招商引资、新型工业化、科技创业和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和成果,以及未来在“科产城人”深度融合、打造青年创新创业优选之地的规划和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李沧区的城市发展历程和现状
李沧区是青岛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由重工业区转变为创新、品质主城区。该区拥有丰厚的工业底蕴,同时也在产业、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关键观点2: 李沧区的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策略
李沧区紧紧围绕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力生命健康、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等产业。同时,通过组建区属国有招商公司,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关键观点3: 李沧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
李沧区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推动重点产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化、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数字技术的赋能增效等方式,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做大做强做优。
关键观点4: 李沧区的科产城人深度融合策略
李沧区致力于促进“科产城人”深度融合,打造青年创新创业优选之地。通过打造区域科创地标、优化创业环境、实施青年优居计划、完善教育医疗体系等措施,吸引和培育更多的人才来李沧区创新创业。
文章预览
青岛的城市史,由各区市共同书写又相互交融。之于李沧部分,大抵可以如此表达——这里升腾着老青岛的市井烟火,也承载有新市民的奋斗梦想;它以钢筋铁骨撑起了青岛近现代工业的脊梁,又在新世纪被簇新的城市肌理所填补。 望向胶州湾潮汐的方向,那里有海风捎来的李沧新命题: 当重型卡车的轰鸣化作数据流的轻吟,这片土地将用怎样的语法,书写产城共生的十四行诗? 答案或许藏在那些正在破茧的科创园区里——它们既保留着工业时代的筋骨,又奔涌着未来主义的脉动,像一首在钢铁谱系上嫁接绿意的跨界诗。 问及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期待一个怎样的城区“新符号”时,他思定后告诉本报记者: “一个产业友好型的城区,我认为这是我想见到的”。 在记者看来, 定位“产业友好型城区”,便是选择了走一条强产业、强服务、强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