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人们在面对质疑时,容易陷入自证陷阱,希望获得外界认同的心理现象。文章指出自证清白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但会陷入无尽的精神内耗中。文章还提供了应对质疑的方法,包括不试图证明自己,把举证责任踢给对方,建立稳定的价值体系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题
文章主要讨论人们在面对质疑时,如何避免陷入自证陷阱,以及如何应对外界质疑。
关键观点2: 自证陷阱的危害
自证清白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但会导致无尽的精神内耗,让人陷入被动防守的状态。
关键观点3: 应对质疑的方法
不试图证明自己,把举证责任踢给对方,建立稳定的价值体系,学会无视恶意攻击。
文章预览
作者:小树妈妈 来源:小树妈妈(ID:tree2050) 和身边朋友聊天,我发现很多家长平日里总教孩子懂事谦让,凡事少和人起冲突。 结果就是,有孩子被别人指责质疑时,有意回避了正面硬刚和怒怼,选择了杀伤力几乎为零的“自证清白”。 前几天我刷到一位博主发的帖子,他听到两个六年级小朋友在吵架。 A说B的作文没达到规定字数,B说:“我数了,不信我数给你看。 ” 小孩子竟当着博主的面,一字一字数起来。 博主觉得他俩挺可爱,可事后还是忍不住告诉他们:“以后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自证陷阱,谁主张,谁举证。” “谁主张,谁举证”这六个字说来容易,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确实很难。 在受到质疑时,我们希望用解释换来理解,心路历程一般是这样的: 一边证明自己,一边又怕被发现漏洞。 结果越描越黑,越证越累,说到后面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