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央视新闻报道了关于国家药品集采政策的相关情况,涉及调研、药品质量、一致性评价、集采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调研情况
有关部门就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进行调研,听取专家、医院负责人及医护人员的意见,并介绍了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具体做法和对发现个别有质量风险中选药品的处置情况。
关键观点2: 关于“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说法
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回应了社会上关于某些集采药品疗效的质疑,多数说法来自他人转述和主观感受,实际上多数原研药和仿制药在临床使用中没有明显差异。
关键观点3: 一致性评价的介绍
我国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对仿制药进行一致性评价,严格遴选参照药品,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审评,并且持续监管,确保药品质量。
关键观点4: 医院能否使用集采非中选原研药
医院可以使用集采非中选原研药,原研药市场并未全面退出中国。集采政策鼓励原研药与仿制药同台竞争,未中选的原研药也不会被禁止使用。
关键观点5: 集采药品中选价与成本
中选企业反馈,集采药品中选价格能够覆盖成本,原因包括直接进医院销量有保证、规模效应和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等。
关键观点6: 药品质量与安全保障
药监部门对药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管,每年实行中选企业检查和中选品种抽检两个“全覆盖”。对发现的个别有质量风险的产品立即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关键观点7: 进一步完善集采政策的考虑
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鼓励临床医护人员开展临床研究,完善集采政策,提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保障集采药品的质量和供应。
文章预览
据央视新闻消息,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今年1月,有专家认为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质量风险,有关部门派员调研了解情况。日前 ,参与调研的医保、药监部门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请介绍一下调研的有关情况,现场与专家们主要沟通了哪些信息? 答:调研人员认真听取了有关专家,以及瑞金医院、仁济医院、中山医院等7家医院负责人,外科、内科、麻醉科、药剂科等科室医护人员的意见。听取意见的同时,还深入相关科室提取了相关数据资料。 调研人员向专家们表达了“开门办集采、登门听意见”,认真接受社会监督的诚意,介绍了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具体做法,介绍了强化集采药品质量监管的有关措施以及对发现个别有质量风险中选药品的处置情况,介绍了80多家三级医院开展的、覆盖超30万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