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2024年第60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度会议上,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结果,发现晚睡型个体(夜猫子)面临更高的2型糖尿病风险。研究指出,夜猫子患T2D的可能性比早睡者高出近50%,这种风险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超重或肥胖密切相关。研究通过考察作息类型与BMI、腰围、内脏脂肪、肝脂肪及T2D风险之间的关联,发现晚睡型个体与代谢障碍之间的关系可能更为复杂,涉及生物节律与代谢过程的内在联系。专家评论指出,改变生理昼夜节律可能会影响调节胰岛素敏感性、血糖和血压控制的激素系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发现晚睡型个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研究中夜猫子患T2D的可能性比早睡者高出近50%。
关键观点2: 晚睡型个体与不健康生活方式、超重或肥胖有密切关系。
这些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
关键观点3: 作息类型与代谢障碍之间的关系可能涉及生物节律与代谢过程的内在联系。
人体的昼夜节律调控许多生理过程,包括睡眠-觉醒周期、体温、激素分泌和代谢功能。晚睡可能导致‘昼夜错配’,进而引起代谢紊乱。
文章预览
9月9日到13日,2024年第60届欧洲 糖尿病 研究协会年度会议(EASD)正如火如荼的召开。本届大会上,来自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Jeroen van der Velde发表了一项研究,晚睡型个体(即所谓的“夜猫子”)可能面临更高的2型糖尿病(T2D)风险,这超过了不健康生活方式所带来的风险。具体而言,夜猫子患上T2D的可能性比早睡者高出近50%。 晚睡型个体通常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超重或肥胖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心 血管 代谢疾病的风险。已有研究表明,晚睡型个体的腰围普遍较大,内脏脂肪含量较高,这些都是 代谢综合征 的典型表现。然而,尽管这些观察结果提供了初步的证据,但并未完全揭示晚睡型与代谢障碍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换句话说,即使考虑到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和睡眠不足,晚睡型与代谢健康之间的联系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