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博士后一作兼通讯!中科院物理所「国家杰青」团队,重磅Nature!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0-03 07:2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在Ruddlesden–Popper双层镍酸盐La 3 Ni 2 O 7中通过压力诱导实现高温超导(HTSC)的现象。通过Pr掺杂解决了识别HTSC相的问题,得到了几乎纯净的双层结构。研究表明压力诱导的正交到四方结构转变是HTSC出现的关键。在La 2 PrNi 2 O 7中,最高超导转变温度达到82.5K。通过抗磁信号和超导屏蔽体积分数的检测,证实了体HTSC的存在。文章还讨论了堆垛层错对超导性能的影响,以及抑制堆垛层错和提高相纯度的策略。研究成果对于探索双层镍酸盐中的HTSC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Ruddlesden–Popper双层镍酸盐La 3 Ni 2 O 7在高压下表现出高温超导特征。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杰青程金光教授等人的研究中,通过压力诱导实现了单晶和多晶样品的零电阻。然而,由于超导体积分数低的丝状性质,明显的抗磁信号仍然缺乏。

关键观点2: Pr掺杂解决了识别HTSC相的问题。

通过Pr替代La可以有效抑制不同R-P相的共生,从而得到几乎纯净的双层结构。这对于实现块体HTSC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3: 压力诱导的结构转变是HTSC出现的关键。

在La 2 PrNi 2 O 7中,压力诱导的从斜方到四方结构转变是HTSC出现的先驱。这种转变发生在大约11GPa的临界压力下,在更高的压力下会出现超导性。

关键观点4: 存在体HTSC的证据。

通过进行磁化率测量,在高于15GPa的压力下,检测到清晰的抗磁信号,为体超导性提供了直接证据。超导屏蔽体积分数随着压力迅速增加,证实了所观察到的HTSC的体性质。

关键观点5: 抑制堆垛层错对于充分发挥镍酸盐材料超导性的潜力至关重要。

堆垛层错主要由不同Ruddlesden-Popper相的共生引起,这使结构均匀性和超导性能变得复杂。通过Pr取代抑制堆垛层错是增强镍酸盐超导性能的关键策略。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