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阿里云通过投资AI初创公司,利用云额度促销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的策略。文章提到AI初创公司通过云厂商融资,获得云额度以降低模型训练推理成本并提升估值。同时,阿里云利用AI初创公司推广其云业务,以获得更多的用户和收入。然而,阿里云面临着自由现金流减少和AI公司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对其长期发展和营收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阿里云通过投资AI初创公司,采用云额度促销策略扩大市场份额。
阿里云采用先下饵料后收网策略,以云额度作为融资的一部分,吸引AI初创公司使用其云服务。通过这种方式,阿里云扩大了用户基础并增加了收入。
关键观点2: AI初创公司通过云厂商融资获得云额度。
这些AI初创公司利用云额度降低模型训练推理成本,并通过兑换估值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然而,他们的自我造血能力有待考察,一荣不一定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已经出现。
关键观点3: 阿里云面临自由现金流减少和营收增长的不确定性。
阿里云的自由现金流呈现下降趋势,资金投入所造成的缺口必须靠更大规模的用云量和收入来填补。此外,随着越来越多AI公司放弃模型预训练,投入到应用的怀抱,对云的需求性也会随之下降,这给阿里云的营收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文章预览
撰文 | 郝 鑫 编辑 | 吴先之 “充值办会员”是Tony老师的杀手锏,理发店项目的原价与会员折扣价总能让消费者慷慨解囊,更何况储值金额越高,赠送的额度和折扣力度也越诱人。 如果将这种商业模式套用到前沿又极客的云与AI,Tony老师摇身一变为云厂商,而那些薛定谔回应的AI公司,则成了财大气粗的消费者。 智谱、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零一万物等AI初创公司都经历了多轮融资。高达数百亿人民币的估值,仿佛梦回预制菜。 这些AI初创公司从云厂商手里仅能拿到一部分现金,余下部分只能以云额度消耗,如同剪了最fashion的发型后,怒存十几个小目标。 对于云厂商而言,“现金+云额度”的组合方式参与投资,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一方面推高了标的的价值,又增加了一位云大客户,做厚收入。另一方面,无论AI公司兴亡与否,云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