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救世弦歌 ――1940年电影《孔夫子》的历史及解读 李 镇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选自《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中外影史”栏目。如需转载,需经本刊编辑部授权。 摘 要: 本文梳理了1940年影片《孔夫子》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叙事特点、艺术追求及当时的讨论,并在中华礼乐文化视野下对电影文本进行了再解读。编导费穆将影片的叙事处理为酷似《论语》的篇章体裁,并在表演、化妆、对白、布景、构图、音乐等方面努力实现“复礼”“言志”“正名”。作品帮助观众理解中华礼乐文化的真正力量,激发国人奋起反抗侵略者的热情,坚定民众必胜的决心。费穆于乱世中的这部作品实以育人为旨,再现了孔子“弦歌不辍”的精神。 关键词: 孔夫子 费穆 中国电影史 礼乐 一、历史背景:“志于道”“游于艺” 1940 年,刚刚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