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出台的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司法解释,重点规制不诚信行为,解决消费者面临的办卡后商家跑路、退卡难、转卡难、举证难等问题。司法解释明确了责任主体、清算义务、霸王条款的无效性、七日无理由退款权利、转卡自由、合同解释规则、经营者举证责任等方面,并采取了多项监管措施构建治理体系,包括立法、资金监管、信用约束等,以应对预付式消费中频发的“卷款跑路”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司法解释重点解决消费者面临的问题
包括商家跑路、退卡难、转卡难、举证难等,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商家不良行为。
关键观点2: 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商场义务
解决消费者找不到负责人、追责难问题,规定经营者允许他人使用其名义与消费者订立预付式消费合同的,消费者有权依法向其追责。
关键观点3: 霸王条款无效
司法解释规定收款不退、丢卡不补、限制转卡等“霸王条款”应依法认定无效,并规定了消费者有权解除合同的情形。
关键观点4: 消费者享有七日无理由退款权利
旨在规制商家的不良行为,消费者自付款之日起七日内有权请求经营者返还预付款本金。
关键观点5: 解决转卡难问题
司法解释明确限制转卡的“霸王条款”无效,消费者转让预付卡只需通知商家,转让就有效。
关键观点6: 规定经营者举证责任
消费者在维权时常常因“举证难”而陷入困境,司法解释规定了经营者提供证据的责任,并明确了合同解释规则。
关键观点7: 采取多项监管措施应对跑路问题
全国已采取多项监管措施,包括立法、资金监管、信用约束等,以应对预付式消费中频发的“卷款跑路”问题。
文章预览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闹心事: 在理发店、健身房等 办了卡、充了会员 却发现 “办卡后商家跑路” “充值容易退钱难” “合同里藏霸王条款” 近日 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出台 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司法解释 此次司法解释重点规制不诚信行为 无论是经营者欺诈消费者 还是个别消费者滥用权利向经营者“薅羊毛” 都将受到法律约束 解决“追责难” 明确责任主体和商场义务 预付式消费中, 商家“换马甲”“金蝉脱壳” 的套路屡见不鲜,实际经营是甲公司,办卡时却是乙公司收款,老板跑路时互相推诿,让消费者陷入维权困境。 为解决这种消费者找不到负责人、追责难问题,司法解释明确了常见预付式消费交易模式下的责任主体。规定: 经营者允许他人使用其营业执照,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使用其名义与消费者订立预付式消费合同的,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