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今天看啥  ›  专栏  ›  瞭望智库

产业观察|模式创新,光伏企业开启出海“3.0时代”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24-11-18 22:29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中国光伏产业近年来的创新对全球新能源供给和绿色转型的贡献,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文章指出,随着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他们不断寻求新的全球市场机会,并在东南亚设厂生产。然而,最近一些国家对东南亚产能进行干预,发起'反规避调查'和'双反调查',对光伏产品的进口征收重税,限制了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为此,光伏企业开始构建更全面的出海策略,包括产能、服务、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本土化策略,并积极探索新的出海方式。同时,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着先进技术掌握在产业链中的电池技术发展中的破局挑战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光伏产业持续创新对全球新能源和绿色转型的贡献。

文章讨论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重要性及其创新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观点2: 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新挑战和限制。

文章指出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贸易摩擦和不确定性风险。

关键观点3: 光伏企业的新模式:出海战略从单纯的出口向全面产业链本地化转型。

企业逐渐重视推行全产业链本土化并积极寻求解决海外限制的方法。

关键观点4: 企业如何通过风险管理和对外投资破局解决可能的出口障碍和风险。

光伏企业开始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通过对外投资和创新合作来应对可能的出口障碍。

关键观点5: 未来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与挑战在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文章强调了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破局的关键。


文章预览

中国光伏产业近年持续创新,不仅丰富了全球新能源供给,也为产业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光伏产品已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一张“新名片” 。 中国光伏企业布局海外市场起步较早,但起初更多在出口销售环节。随着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构筑起贸易壁垒。中国企业不断寻求新的全球市场机会,头部企业陆续到东南亚投建产能。近两年,有关国家对东南亚产能逐步干预,先后发起“反规避调查”和“双反调查”。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生产制造并向全球出口销售的模式也受到限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今年5月,相关国家商务部门进一步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后续或对来自这些国家的光伏产品征收重税。 由此,业内人士认为,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