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摘要: 病毒样颗粒在大小、形状和分子组成上类似于感染性病毒粒子;然而,它们无法有效地感染宿主细胞。历史上,病毒样颗粒的存在是通过显微镜下的总粒子计数推断出来的,而感染性粒子计数或形成斑块单位(PFUs)则是通过斑块实验得出的;得到的粒子与PFUs的比率通常大于一,很容易达到10或100,表明大多数粒子是非感染性的。尽管它们无法劫持细胞进行繁殖,病毒样颗粒及其携带的缺陷基因组可以表现出广泛的生物学行为:在共感染期间干扰正常病毒生长、细胞杀伤以及激活或抑制先天免疫信号。此外,一些病毒样颗粒随着感染倍数的增加而变得具有生产力,这是粒子间合作的标志。 在这里,我们回顾了计数病毒样颗粒和表征它们生物学功能的既定和新兴方法。我们批判性地审视了自然和临床分离物中缺陷干扰病毒基因组的证据,并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