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运动员IP的运营变化,以樊振东为例,详述了他在舆论场中与WTT事件的冲突及其商业价值开发。也涉及了品牌对于运动员IP的选择策略、社交媒体对运动员形象塑造的影响,以及运动员IP运营的多种可能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WTT改革引发争议,樊振东成为焦点
WTT世界乒联发布改革措施,引发争议。樊振东作为新科奥运单打冠军,成为舆论中心。其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并未因退出世界排名而受损。
关键观点2: 品牌坚定支持樊振东,运动员IP商业价值上升
品牌通过赞助樊振东获得曝光度,坚定支持其立场。樊振东作为运动员IP的商业价值持续上升,受到多个重量级代言的青睐。
关键观点3: 运动员IP运营策略转变,品牌重视生活化内容
品牌越来越爱用、敢用运动员IP。运动员在场下拍硬照、上杂志等动作给品牌受众带来新鲜感。真实的生活化内容让运动员IP更加形象丰满,拉近与粉丝的距离。
关键观点4: 舆论风向转变,关注运动员个性与故事
大众对于运动员的审视标准和舆论倾向在转变,关注的不只是赛场成绩,也愿意了解运动员超越自我的故事。品牌需摆脱唯金牌论的影响,挖掘运动员背后的故事与个性。
关键观点5: 互联网时代助力运动员IP塑造
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和长短视频内容形式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多曝光机会。刘国梁和傅园慧的例子示范了运动员IP与互联网如何融合。竞技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参考,个性、网感等都可以决定品牌代言的成功与否。
文章预览
当下是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视频内容盛行的时代,运动员IP的树立与运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作者 | 庄坤潮 监制 | 张 娅 近期,WTT世界乒联发布一系列重大优化改革措施,包括取消所有大满贯级别赛事强制参赛要求,基于奥运冠军参加全4站WTT大满贯赛事和6站WTT冠军赛的直接参赛资格、追加100万美元WTT赛事奖金等。 这一改革是对去年12月,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陈梦、马龙宣布退出世界排名的回应。两位新科奥运单打冠军将矛头直指WTT,表达了对「不参赛就罚款」规定的不满。此后,国际乒联将三人移出世界排名,并宣布成立专门工作组,收集运动员对WTT的反馈意见,并审查现有规定。 2月15日,前国乒教练吴敬平在微博发表长文,批评WTT改革措施避重就轻,没有取消不得人心的罚款条例,反而加大了罚款力度。随后,同为国乒教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