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揭示了近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的“联合国网红”现象。这些网红通过包装成精英形象,以制作有关联合国工作的视频内容吸引大量粉丝和流量。但实际上,联合国的岗位并没有这么多,且网红的行为可能存在商业化包装和虚假宣传。这些网红通过发布与社会议题相关的演讲视频获取流量,但可能导致社会议题被娱乐化消解。文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批评,并呼吁公众保持理性态度,关注真实的社会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网红包装现象与流量经济
中国社交媒体出现大量“联合国网红”,通过包装成精英形象吸引粉丝和流量,背后反映了流量经济的逐利本质。
关键观点2: 联合国岗位的真实情况与网红宣传的差距
文章指出实际上联合国的岗位并没有那么多,网红的宣传可能存在虚假和过度包装的情况。
关键观点3: 网红行为的影响与公众反应
网红的行为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和网友的质疑,评论区出现批评声音。网红的逐利行为可能破坏了特定领域的生态,对真正付出努力的人不公平。
关键观点4: 流量背后的病态追逐与社会议题娱乐化消解
网红通过发布与社会议题相关的演讲视频获取流量,但可能导致社会议题被娱乐化消解,削弱人们对真实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关键观点5: 呼吁公众保持理性态度
文章呼吁公众保持理性态度,关注真实的社会议题,避免被虚假的网红包装所迷惑。
文章预览
中 国的一些网红包装,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开拓一条全新赛道。 近日,中国的社交媒体有大批“联合国网红”横空出世,标题千篇一律的“联合国工作的第一天”, 这种从头到尾都透露着精致中产风的内容产出,快速收割了大量辛勤白领或者普通中产。 然而,联合国真的有这么多中国人有这么多机会有这么多岗位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作为国际组织,联合国的经费来源于会员国缴纳的巨额会费,用以维护联合国运行的资金、承担联合国办公所需。除此之外,还会用来维持和平秩序、进行人道救援等等。 但实际情况是,每一年,联合国都在呼吁捐款,尤其是向中国 。 原因在于美日等国长期拖欠会费,导致 联合国“缺钱” 。 为了弥补资金缺口,联合国向公众开放参观服务—— 成人票价 26美元,甚至可以花费数百至数千美元预订会议室 。
………………………………